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雲林縣議會第17屆第8次定期大會縣長施政報告

  • 分類:不分類
  • 發布單位:新聞處
  • 發布日期:102-11-19

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02.11.19
雲林縣議會第17屆第8次定期大會19日召開,縣長蘇治芬率領縣府一級主管向議會提出施政報告,揭櫫施政重點為推動總合治水、安全農業、減碳造林及2013農業博覽會等,感謝議會的支持與指教,讓縣政能順利推展。
蘇縣長表示,8年前就任縣長的第一項工作,就是處理治水的問題,所以在96年3月成立水利處,全心全力投入水利工程治理,興修各項水利工程,有效解決雲林縣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區:麥寮、台西、四湖、口湖及水林等長期淹水及地層下陷問題,保障沿海地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蘇縣長指出,全球氣候變遷,強降雨的氣侯已經是常態化,康芮颱風帶來的強降雨,造成本縣中游區域嚴重淹水災情。過去,縣府成立水利處、建設本縣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區吔水利設施、滯洪池、百里埤塘計畫、濕地復育等,8年8百億治水經費是一劑強效藥,經費集中在水利工程建設,治水效果彰顯,原先隨著中央治水特別預算到今年底截止,在向行政院強烈主張「治水不能停,經費不能斷」的聲明後,終於在11月14日等到行政院正式通過編列6年6百億的治水特別預算案。
蘇縣長強調,縣府爭取水利工程建設的特效藥繼續進行,已進行的非水利工程手段如:透水鋪面、百里農塘計畫、貯水空間、濕地保育以及生態滯洪池等,就要擴大它的面向。
因此,縣府提出雲林總合治水計畫,用「上游保水、中游減洪、下游洩洪」為原則,除了平常清淤疏濬與設施維護外,盡一切改善水患的工程和非工程手段,進行「總合治水」的流域治理。
在上游以治山防洪保水措施為主,落實水土保持工作。中游除了適當地點設立滯洪池以外,在公共開放空間增加透水鋪面、降低基地高程、設立貯水空間,並透過市地重劃、區段徵收整體開發,增設生態滯洪公園,達到減洪及滯洪的目的。下游則以高風險地區發展限制、聚落遷移與產業轉型、低地聚落建築規範、農村社區重劃、農地轉型與活化等方式減少災害的發生。
同時,將流域總合治水的概念納入「雲林縣區域計畫」中,以及「雲林縣易淹水地區整體環境改造與永續發展計畫」研擬都市計畫防災通檢原則。
103年預算,縣府也增加水利處治水經費4.5億元,加上城鄉處提出的6千萬元,年度總合治水總共增加5.1億元經費,雲林縣103年的預算可以說是一本以「總合治水」為精神的預算書。
蘇縣長也呼籲中央要設立應對平台,治水才有效果,以「虎尾湳仔排水」為例,縣府規劃在虎尾科技大學、虎尾農工操場以及同心公園設立乾式滯洪池,但是這3個單位都非縣府管轄,如果沒有中央配合,推動困難。請中央儘速通過「國土計畫法」以及成立1,000億國土永續發展基金,並儘速成立「環境資源部」整合事權與資源,以國家永續發展的高度,支持並指導地方進行國土規劃下的總合治水,為民眾打造一個安全家園。
蘇縣長接著指出,雲林縣沿海地區,曾是台灣西部地層下陷的嚴重區域。近年來縣府推廣輔導平地造林政策,鼓勵縣內多數休耕、廢耕地,栽種適合的樹種,把休、廢耕地變成翠綠的造林地。國土復育從平地造林做起,在受傷的土地上灑下綠色、希望的種籽。希望透過推動平地造林,讓雲林土地及環境能休養生息,為下一代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。
對於塑化劑、毒澱粉、食用油等食安問題,蘇縣長也表示,安全農業是縣府推動的重點價值,「農業的後現代,走向下一個雲林。」讓在雲林從事安全農業的農夫能被看見,引領消費者意識覺醒。這就是今年底農業博覽會的精神價值,希望喚起大家對於土地的尊重,守護「人、土地、農作物」幸福鐵三角。
蘇縣長最後表示,2013雲林農業博覽會,呈現的是永續、健康的農業新主張,向社會各界喚起更多對環境友善的力量,一起用安全農業照亮往前走的路。12月25日雲林農業博覽會,歡迎大家來參觀。